日前,國務院正式發布由發改委、住建部、環保部共同編制的《“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十二五”期間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目標。據估算,各設施建設規劃投資將近4300億元,其中完善和新建管網投資2443億元,新增城鎮污水處理能力投資1040億元,升級改造城鎮污水處理廠投資137億元,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投資347億元,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投資304億元。
規劃同時提出,我國仍存在污水配套管網建設相對滯后、設施建設不平衡、部分處理設施不能完全滿足環保新要求、多數污泥尚未得到無害化處理處置、污水再生利用程度低、設施建設和運營資金不足、運營監管不到位等問題。
“十二五”時期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主要指標
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5%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預計投入1040億元實現“城鎮新增污水處理規模4569萬立方米/日”的目標。到2015年,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城區實現污水全部收集和處理,地級市85%,縣級市70%,建制鎮污水處理率平均達到30%。
加快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步伐,重點改造設市城市和發達地區、重點流域以及重要水源地等敏感水域地區的污水處理廠,力爭在“十二五”末,全國范圍內的城鎮升級改造污水處理規模達到2611萬立方米/日。
完善和新建管網15.9萬公里
針對管網建設落后問題,規劃提出,“科學確定新增污水配套管網規模,優先解決已建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不足的問題,抓緊補建配套管網,重點是中西部地區設市城市以及東部發達地區的縣城和建制鎮。”
在“十二五”期間,計劃新改建城鎮污水管網15.9萬公里,約1/3為補充已建污水處理設施的管網。建成后,全國城鎮污水管網總長度將達到32.7萬公里,每萬噸污水日處理能力配套污水管網達到15.6公里,大幅提高城鎮污水收集能力和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
污泥處理處置規模將達到518萬噸/年
“518萬噸/年”是規劃中制定的“十二五”污泥處理處置目標,具體來看,設市城市383萬噸/年,縣城98萬噸/年,建制鎮37萬噸/年。整體投資預計將達347億元,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80%,其他設市城市達到70%,縣城及重點鎮達到30%。
規劃提出要按照“安全環保、節能省地、循環利用、經濟合理”的原則展開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同時明確表示,污泥問題的解決,既需通過設施建設解決當前矛盾,也需在污水廠運行管理和技術改造方面探索源頭減量。
投資304億推動再生水利用
規劃要求根據再生水潛在用戶分布、水質水量要求和輸配水方式,合理確定各地污水再生利用設施的實際建設規模及布局,在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和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的地區要加快建設,促進節水減排。“十二五”期間,全國規劃建設污水再生利用設施規模將達到2676萬立方米/日,其中東部地區1258萬立方米/日,中部地區706萬立方米/日,西部地區712萬立方米/日。全部建成后,我國城鎮污水再生利用設施總規模接近4000萬立方米/日。
編輯:成楊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