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混合雨水直排長江,在武漢并非個例,公開資料顯示,武漢市內,長江、漢江沿岸的18個飲用水水源地有12個都與排污口為鄰。
三年前,武漢市青山區的污水處理廠正式投入運營,當地水務部門對媒體發布消息稱:武漢市青山區將結束生活污水直排長江的歷史。
然而直到今天,青山區長江沿岸數個排污口的生活污水仍然是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向長江。調查發現,由亞行貸款項目建成的污水收集泵站更是閑置了六年。
一方面,是長江污染日趨嚴重,居民不堪忍受;另一方面,高價建成的污水處理設施卻一直閑置,這背后究竟是何原因?在附近居民的帶領下,記者來到武漢市青山區建設五路附近的長江岸邊。翻過長江大堤來到臨江公園內,一股刺鼻的氣味就撲面而來。
生活污水混合雨水直排長江,在武漢并非個例,公開資料顯示,武漢市內,長江、漢江沿岸的18個飲用水水源地有12個都與排污口為鄰。盡管這些排污口與水源地的距離符合《武漢市地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規定》,但對自來水廠的取水安全仍存在一定的隱患。近年來,污水排放影響自來水水質的問題屢屢出現。
2月29日出現的武漢白沙洲“自來水異味”事件后,武漢市水務局對外宣稱,2013年內,武漢主要水廠附近18個排污口將全部掐斷。但不少專家對此進度提出了質疑。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武漢全市中心城區日平均供水量236萬噸,而武漢市排水公司下屬9個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量不到供水量的一半。
一個亞行貸款項目閑置多年“曬太陽”,這當中的成本誰來承擔?原本三年前就該停止排放的生活污水繼續直排長江,給母親河帶來的這些污染如何計算?青山區水務局這位工作人員的答復顯然不能令人滿意。
我們常說,出了問題由誰來買單,然而真當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變成臭氣熏天的排污溝,買單的又豈止是一個部門、一家治污企業。
面對污染“防毒”,只有建立嚴格的考核與問責制度,長江的污水才有可能變清。否則,即使岸邊排滿了污水處理廠,長江里流的還會是污水。既然貸了款建了廠,說明已經認識到了治理污水迫在眉睫,那么就理應讓投資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編輯:楊瑞雪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