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專家人物 > 知名專家 > 馬中

馬中

專家單位 人民大學環境學院
專家職位 院長
擅  長 環境和自然資源經濟評價;環境政策和環境管理的經濟手段;三江平原濕地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專家領域 應急供水技術與管理,規劃,環境監測與評價,清潔生產,流域管理,水資源管理,河流治理,地下水污染修復,水業政策,水業市場,投融資

個人簡歷

教育經歷
1966-1969 就讀于北京第五中學
1974-1977 就讀于洛陽農業機械學院農業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
1986-1988 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專業研究生班,1990年獲經濟學碩士學位
1996-1999 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專業,1999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06-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教授
2001-2006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
1996-2001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
1996-2001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系副主任
1992-1996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副教授 1995 英國倫敦經濟學院訪問學者
1991-1995 美國未來資源研究所訪問學者
1987-1992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系講師
1978-1987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系助教 專業學會 北京環境與發展研究會理事長中華環保聯合會理事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理事中國生態經濟學會理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會員
 
顧問任職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2006-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常務理事: 2006-
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科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2006-2010,北京
Intergrated Research System for Sustainability Sciences (IR3S) 編輯委員會委員:2006-, 日本,
東京濕地科學編輯委員會委員:2004-,長春,
吉林美國律師協會中國項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管理培訓項目,2002-,北京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 雜志編輯委員會委員:Kluwer出版社,2002-03,荷蘭耶魯大學世界學者獎學金亞太區評選委員會委員,2002-,
美國自然資源學報編輯委員會委員,2002-,
北京中國環境科學編輯委員會委員,2001-,
北京全球環境基金科學技術咨詢專家, 2001-
中國國家環保總局科技顧問委員會委員,2000-,
北京環球中國環境專家協會董事:1999-2001,華盛頓、
北京美國未來資源研究所 (RFF) 教授研究員,1998-,
華盛頓林業部全球環境基金 (GEF) 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自然保護區小型研究基金,1996-1999,
北京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態研究所客座教授,1995,
北京美國生態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1995-1997,
美國農業部農業環境保護、監測與科學研究所顧問,1994,
天津中國國家環境保護基金咨詢專家,1994.10-1995.8,
北京北京大學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1993,
北京中國青年環境論壇執行委員會成員,1993,
北京洛克菲勒基金會全球環境培訓網(LEAD)中國核心教授組成員, 1992-1995,
北京生態經濟編輯委員會委員,1992
世界銀行北京環境總體規劃外國咨詢公司評估委員會成員,1992年11月,
北京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第一批入選者,1998,北京

研究項目
商品鏈分析方法在中國適應性研究,福特基金會,2007.5-2008.6,項目負責人實現2010污染物減排目標的環境保護投資研究,能源基金會,2007.7-2008.6,項目負責人三江濕地保護項目,亞行和林業局,2007.7-2012.7,項目負責人水和生態系統綜合管理,亞洲開發銀行,2007.7-2007.12, 項目組專家國家環保總局區域督查中心能力建設項目,亞行和國家環保總局,2006.8-2007.10,項目組專家飲用水源地環境管理體制及機制研究,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6.12—2007.4,項目負責人松花江水污染應急科技專項跨界流域水環境綜合管理研究,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5.12—2006.8,項目組專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評估,世界銀行,2005.11—2006.3, 項目負責人工業廢液地下灌注技術示范和環境監督管理的應用研究, 國家環保總局和杜邦公司,2005.5—2010.12, 項目負責人三江平原環境與貧困關系案例研究,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05年,項目負責人北京市豐臺區生態示范區、生態區建設規劃,豐臺區環保局,2004.4-2005.10 ,項目負責人中國北方城市水管理研究項目B 課題污水行業投資與運行效率研究,世界銀行,2004-2005.9,項目負責人中國履行POPs公約資金機制相關問題研究,國家環保總局,2004-2005,北京,咨詢專家組長區域間可持續發展能力研究,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2004-2005,項目負責人環境資源優化配置的產權分析(以三江平原為例),項目批準號:03JB790022,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博士點基金研究項目,2004-2006,項目負責人三江平原農業水資源合理利用與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研究,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2004-2005,項目負責人典型生態服務功能及其價值評價方法研究,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003-2005,子項目負責人中國環境資源定價與稅收研究,英國國際發展部和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2003-2005,中方項目負責人中國黃河流域水環境綜合管理項目,亞洲開發銀行,2003-04,北京,咨詢專家(中方組長)三江平原土壤碳循環研究,美國環境保護基金,2002-04,中方項目負責人三江平原濕地保護立法研究,美國環境保護基金,2002-03,中方項目負責人環境影響評價的經濟分析,中國對外經濟貿易部、國家環保總局和挪威發展合作部 (NORAD) 項目,2002-04,中方組長中國生態、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教育部“十五”211工程,2002-2005,項目負責人中國黑龍江省三江平原自然資源綜合管理項目,亞洲開發銀行,2002,哈爾濱、北京,咨詢專家推動中國清潔生產技術,亞洲開發銀行,2002-,北京,咨詢專家中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研究,國家環保總局和世界銀行,2001年11月-2002年12月,北京,專家組組長中國實施蒙特利爾議定書的評估及風險分析,世界銀行和國家環保總局,2001年5月-2002年8月,項目組長中國的大氣、水、土地,世界銀行,2001年,北京,高級評議專家黃山、九華山全球環境基金準備,亞洲開發銀行,2001年1-10月,安徽,咨詢專家 OECD-中國對話與合作項目:中國與OECD國家的環境投資研討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2001年11月21日-23日,北京,特邀評論人中國總量排放控制與排放交易研究,美國環境保護基金,2000-2001,中方項目負責人歐盟國家環境稅收研究,中國-歐盟高等教育項目,2000年8月-2001年7月,項目負責人 OECD-中國對話與合作項目:中國與OECD國家的環境投資研討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2000年11月-2001年1月,北京,特邀評論人松花江洪水控制、濕地管理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亞洲開發銀行,2000年4-12月,北京、哈爾濱,咨詢專家投資規劃與環境問題,越南計劃投資部和聯合國開發署,2000年8-9月,北京,咨詢專家婦女與發展,亞洲開發銀行,2000年7-9月,北京,咨詢專家中國“十五”環境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計劃,國家發展與計劃委員會,2000年4月,北京,咨詢專家技術進步與環境管理相結合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中國APEC科技產業合作基金,1999-2001,項目負責人本溪市清潔生產研究,聯合國開發署,1999-2000,項目負責人排放數據的認證與分析,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1999,中方項目負責人亞洲環境展望,亞洲開發銀行,1999年11月,北京,咨詢專家 China Environmental Sector Update,世界銀行環境與社會發展署(EASES),1999年9月-2000年9月,北京,高級評議專家中國“十五”環境規劃技術援助,世界銀行,1999-2000年,北京,高級項目顧問山西環境改善項目,亞洲開發銀行,1999年5-7月,太原,咨詢專家三江濕地生物多樣性和松花江流域治理項目籌備,國家環保總局和亞洲開發銀行和全球環境基金的,1999年3月-10月,北京,專家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工作評估,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和加拿大國際開發署 (CIDA),1999-2000,北京,咨詢專家跨世紀綠色工程計劃項目經濟評估,挪威援助開發署和國家環保總局,1998-1999,項目負責人三江平原濕地生態系統經濟價值評估,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1998-2000,項目負責人環境價值比較研究,美國卡內基委員會,1998-2000,中方項目負責人總量控制下的排污權交易,美國環境保護基金和國家環保總局,1998-2000,中方項目負責人中國跨世紀綠色工程計劃經濟評估項目,國家環保總局和挪威發展合作部 (NORAD),1998-1999,咨詢專家 OECD-中國對話與合作項目:中國與OECD國家的環境稅研討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1998年10月-1999年3月,巴黎,特邀評論人東南亞環境與經濟項目,加拿大國際開發研究中心 (IDRC), 1998-2001年,新加坡,高級顧問中日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可持續發展國際合作項目,福特汽車公司,1997,中方項目負責人遼寧省環境綜合項目,歐洲聯盟 (EU),1997年,咨詢專家(中方組長)亞太地區環境經濟技術協作項目(RETA 5669),亞洲開發銀行,1996-1998,中方項目負責人環境影響的經濟評價,亞洲開發銀行和國家環保局,1996-1998,項目負責人市場經濟體制下環境經濟政策研究,國家環保局和世界銀行,1995-1996,項目負責人中國排污收費制度的設計與實施,國家環保局和世界銀行,1994-1996,子項目負責人鹽城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 ,1996年5月, 中國江蘇鹽城,咨詢專家日本政府貸款黑龍江墾區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國家環保局和農業部,1995,佳木斯,特邀專家重慶工業改革和污染控制計劃(第五部分),世界銀行中蒙國家局,1994-1995,項目負責人中國國家環境保護基金,1994年10月-1995年8月,咨詢專家中國城市環境改善項目, 亞洲開發銀行,1994,咨詢專家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中國環境經濟政策,國家環保總局和世界銀行,1993-1996,項目負責人全球環境培訓網(LEAD)中國項目,洛克菲勒基金會,1992,項目負責人三江平原濕地的開發與保護,美國杰克森基金會和未來資源研究所,1991-1994,項目負責人《RFF環境經濟學叢書》,洛克菲勒基金會和國家環保局,1991-1995,項目負責人、中方主編研究報告《中國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執行情況評估:以淮河流域為例》,提交世界銀行,2006年9月《POPs履約國家資金機制的體制、政策、分擔原則和運行方式》,提交國家POPs履約辦公室,2006年《建立環境財政 糾正市場失效 加強環境保護(研究報告與政策建議)》,提交中國環境與發展國家合作委員會和英國國際發展部,2005年10月,北京《中國北方十四省(市)城市污水處理設施投資現狀及前景》,提交世界銀行,2005年6月《北京市豐臺區生態示范區•生態區規劃》,提交豐臺區環保局,2005年《環境影響經濟評價 主報告》,提交國家環保總局,2005年5月 Case Study of Poverty & Environment Linkages in Sanjiang Plain. A Project Paper prepared for Asian Development Bank(ADB) and 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IUCN),March 2005 《黃河流域跨行政區水環境管理》,提交國家環保總局,2005年3月《中國實施蒙特利爾議定書的評估及風險分析報告》,提交世界銀行和國家環保總局,2003年《中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研究》,提交中央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國家環保總局和世界銀行,2002年11月,北京和華盛頓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 Ecosystem Management in Anhui Province, China (ADB TA Contract No. 3462-PRC). A Project Concept Paper prepared for 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 (GEF) and Ministry of Finance (MOF) of China, Asian Development Bank. May, 2001. Consultant’s Report (Contract No. COCS/00-579, TA No. 5889). Prepared for China Wind Energy Appraisal Mission, PRC Wind Power Project, Asian Development Bank. November 23, 2000. Cleaner Technology and Air Pollution Control: Benxi. A report prepared for UNDP, March 2000 Economic and Financial Analysis of Projects under China Trans-Century Green Project Programme. With Zhengyou, Peng, Anne Brendemoen, and Haakon Vennemo, a research report prepared for SEPA and Norwegian Agency for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NORAD), SEPA and NORAD, October 1999. Main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from Field Trips to Taiyuan, Shanxi Province, a report prepared for the Mission to Taiyuan, Shanxi Province, PRC, the Asian Development Bank. August 1999. Evaluat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a Wetland-Reclaiming Project in the Sanjiang Region: A Case Study. With Ronald Wang, a technical report prepared for the Asia-Pacific Regional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Technical Assistance Project (RETA 5669), the Asian Development Bank, June 1998. Literature Review of Economic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China. A technical report prepared for the Asia-Pacific Regional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Technical Assistance Project (RETA 5669), the Asian Development Bank, April 1998. Mission Report of Formulation Mission to Liaoning Province for EU-China Liaoning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Programme. With Tjeerd Deelstra, et al, prepared for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August 1997, Shenyang, China. 《排污收費資金使用與管理政策研究》, 提交國家環保局、世界銀行, 1996年7月, 北京《中國的環境經濟政策》, 提交國家環保局、世界銀行, 1996年4月, 北京 The Main Obstacles in Compliance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 With Zou Ji, Zhang Shiqiu, and Ma Xiaoying, a technical report prepared for the China and Mongolia Country Department, the World Bank, February 1995, Chongqing and Beijing, China. A Review of Existing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Framework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 With Zou Ji, Zhang Shiqiu, and Ma Xiaoying, a technical report prepared for the China and Mongolia Country Department, the World Bank, August 1994, Chongqing and Beijing, China. Saving the Last Wetlands in the Sanjiang Plain. A report prepared for the Committee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s Protection, China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June 1994, Beijing, China. 《拯救三江平原的濕地》, 提交全國人大環資委、國家環保局, 1994年6月, 中國北京。 The Wetlands in the Sanjiang Plain: An Overview, 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1993, Washington, DC. 出版物 “談建立我國環境與自然資源損害評價制度”(1),載《環境保護》,2007年6月 “建立環境財政體系,增加環保投入是落實國務院《決定》的關鍵”(1),載《中國環境報》,2006年9月 Role of Government in Protecting Natural Heritage: Case of China 's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H. Job,Jianxin Li (Ed.). Natural Heritage, Ecotouris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tentials and Pitfalls for China . (Muenchner Studien zur Sozial- und Wirtschaftsgeographie Bd.45). Regensburg: Verlag Michael Lassleben Kallmunz. (ISBN 3 7847 6545 9). 2006: P119-124(Wu Jian, Ma Zhong, Wen Feng) Poverty–environment links in the wetlands of Sanjiang Plai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Steele, P, G. Oviedo, and D.McCauley (Eds.) 2006. Poverty, Health, and Ecosystems: Experience from Asia, IUCN, Gland , Switzerland and Cambridge , UK and Asian Development Bank, Manila , Philippines (Ma Zhong,Wu Jian ,Leo Horn) 吳健、馬中“環境財政與環境稅收改革”,《環境稅收與公共財政》,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6,8 馬中、吳健,“環境財政是落實‘十一五’環境保護目標的關鍵”,《2007年度中國環境綠皮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3月馬中、吳健,“環保目標與環保投入”,《中國環境與發展評論(第三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應用旅行費用法評估黃山風景區游憩價值”(2),載《資源科學》,2006年第3期 “意愿調查法評估環境資源價值的思考”(2),載《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5期《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概論》(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主編 “知難行易的綠色GDP Turning green GDP on its head”,中外對話 chinadialogue 網(http://www.chinadialogue.net),2006年7月26日 “天人合一,于今為要――讀潘岳“和諧社會與環境友好型社會”有感”,人民網(http://env.people.com.cn/GB/8220/50133/67572/4563154.html),2006年7月5日 “以市場機制促進循環經濟發展”,載《綠色中國》,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北京 “關于循環經濟的筆談”,載《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六卷第三期(總第二十九期),北京, “大政既出狠抓落實”,中國環境報,第3版,2006年3月3 日,北京 “論環境風險及其管理制度建設”(2),載《環境污染與防治》,2006年第2期(總第159期)《環境經濟學與政策叢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主編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1),載《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研究報告2005》,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環境財政與市場經濟”(1),載《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研究報告2005》,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購買力平價法核算GDP的謬誤何在”(1),載《環境保護》,2005年第11期 “中國環境財政的改革:成就、調整和出路”(1),載《神州交流》,2005年第二卷第四期 “渭河流域水價與水污染對農民的影響”(2),載《環境保護》,2005年10期 “明晰產權:三江平原生態恢復的關鍵”(2),載《綠色中國》,2005年第9期 “應用旅行費用法評估環境資源價值的研究進展”(2),載《 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年第7期 “我國促進節能財稅政策的現狀、國際經驗與建議”(2),《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2005年第7期 “恢復和保護三江平原生態平衡迫在眉睫”(2),載《綠色中國》,2005年第7期 “淺析環境影響評價體系在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中的功能”(2),載《環境保護》,2005年第5期 “實行水環境監測服務市場化運營的思考”(2),載《中國水利》,2005年第3期(總第525期) “流域水環境保護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2),載《社會科學家》,2005年第2期 “從渭河流域水質狀況看治污制度”(2),載《北方環境》,2005年第1期(第30卷,第1期,總第95期) “貧困約束下對消費者征收環境稅的績效分析”(1),載《復旦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5年第2期 “環境災難與"生態旅游"”,載《綠葉》,2005年第1期 “建立環境財政是我國發展市場經濟的必然選擇”(1),載《環境保護》, 2004年11期 “中央財政應在黃河流域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中加大集權控制力度”(2),載《環境保護》, 2004年12期 “美國排污權交易政策的演進及其對中國的啟示”(2),載《環境保護》, 2004年8期 “約束條件、產權結構與環境資源優化配置”(1),載《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6期(第34卷,第6期) “實行綠色GDP面臨三大技術障礙”(1),載《綠葉》,2004年3期(總第75期) “環境資源產權明晰是實行綠色GDP的關鍵”(1),載《生態經濟》,2004年4期(總第139期) “論環境保護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1),載《環境保護》,13-15,2004年3期(總第317期) “走向公共管理的環境保護管理體制”(1),載《中國環境與發展評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323-354頁,2004年,北京 “產權明晰和交易是環境資源合理定價的基礎”(1),載《中國物價》,49-51頁,2004年2期(總178期) “產權、價格、外部性與環境資源市場配置”(1),載《價格理論與實踐》,29-32頁,2003年11期 “環境政策評估對中國環境保護的意義”(2),載《環境保護》,34-37頁,57頁,2003年12期(總314期)《二氧化硫排放交易—中國的可行性》,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年,與王金南等編,北京《環境經濟學》,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年,副主編,北京 “論總量控制與排污權交易”(1),載《中國環境科學》,89-92頁,2002年1期(22卷第1期) “排污權交易的理論與實踐意義”(1),載《上海環境科學》,57-62頁,2002年增刊(21卷增刊) “Total Emission Control of Major Pollutants in China”,in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 (ed.)(2),與Dan Dudek等人合作,China Environment Series, 32-42, Issue 4, 2001, Washington, DC. 美國 “新世紀環境保護事業的六大趨勢”(1),載《生態環境與保護》,64-66頁,2001年第1期《二氧化碳排污權交易項目:美國的經驗與中國的前景》,其中與王金南等合作:中國排污權交易的經驗,與宋國君等合作:中國主要污染物的總量排放控制,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0年3月,北京《環境與資源經濟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主編《總量控制與排污權交易》(1),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9年,主編,與Daniel Dudek合作 “Rapporteurs’ Report”, in Environmental Directorat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ed.), Environmental Taxes: Recent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OECD Countries, OECD, 1-12, August 1999, Paris. 《可持續發展論》(1),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7年,副主筆,與張坤民等合作《RFF環境經濟學叢書》,三聯書店,1991-1996年,執行主編,與A. Kneese 和W. Spofford合作 “排污收費資金使用與管理政策研究”(1),載國家環保局編:《中國排污收費制度改革國際研討會論文集》,56-68頁,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8年 “關于環境經濟學教育的幾點認識”,載國家環保局編《中國高等學校環境教育的實踐與探索》,94-106頁,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8年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國環境經濟政策”(1), 載國家環保局編: 《迎接新世紀的挑戰--環境與發展理論文集》, 31-35頁,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1996年,第一作者,與張世秋、王滿船合作 “論我國環境經濟政策的資金配置功能”, 載國家環保局編: 《迎接新世紀的挑戰--環境與發展論文集》, 47-54頁,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1996年 “China's Past speaks to a Sustainable Future”, in Forum for Applied Research and Public Policy,1995年第4期(10卷4期), 美國 “China Strives To Make the Polluter Pay”, ,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1995年第6期(29卷6期),與 K. Florig 等合作 “市場經濟環境下的中國環境經濟政策”,中國環境報,第3版,1995年8月12日,北京 “環境經濟學的源流與發展”, 載《教學與研究》, 1994年6期(總第206期) “環境經濟評價”, 載《環境工作通訊》, 1994年5期(總第184期) “環境價值的取向、構成和量化”, 載《環境保護》, 1993年7期, 北京 “環境影響的經濟分析: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利益共同點”,中國環境報,第3版,1993年7月22日,北京 “環境影響的經濟分析”,環境工作通訊,1993年5月(84期),北京 “中國鄉鎮生態經濟學”,與莊翠嶺等合著,中國展望出版社,1990,北京《農用機械應用原理》,與張揚等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北京 “西方環境經濟理論中的主要觀點”,農村經濟與社會,1988年第4期,北京《農業技術》,與王元等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北京媒體訪談 “如何理解和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環境政策如何適應新的環境形勢”,中國網中國訪談專欄直播節目,2006年4月20日,北京 “學者馬中痛哉,天下再沒有北大荒”,《南方人物周刊》封面人物欄,2006年第7期,北京 “談黃河環境”,騰訊網“大河之子”系列訪談直播節目,2005年9月25日,北京 “整體把握環境友好型社會本質”,中國環境報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專家訪談欄,2005年11月8日,北京獲獎簡況 2005年,《環境與資源經濟學概論》教材(主編:馬中)獲2005年度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環境類) 2004年,《環境與資源經濟學》課程(課程負責人:馬中)被評為2004年度北京高等學校市級精品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