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8-10-19 15:08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程云
建立新的經濟理念,應先破除經濟人的自私假設。傅濤在《兩山經濟》著作中指出,當人類社會認識到社會問題、自然災害對自身利益間接的、長遠的影響,部分經濟主體開始通過不同方式表達自己短期利益之外的銷售責任,這構成了兩山經濟的需求基礎。在此基礎上,誕生了《兩山經濟》的四大價值規律。
價值規律一:協同需求定律
這種需求有的主動行為,賦予產品和需求服務之中,比如有些人愿意因為環保責任而購買可降解的餐盒和電動汽車;再比如有些人出于對安全食品、有機蔬菜、健康娛樂等追求,主動購買有機食品或體驗更高層次的旅游,雖然價值要貴些。莫干山上一張床,雖然用來睡覺,但感知不同,它的價值或許抵過山下的一座房。
傅濤表示,當越來越多的人愿意為干凈空氣、清澈水等買單,去自然體驗鳥語花香、大河落日、海上明月、森林氧吧等綠水青山的價值循環增量就變成金山銀山。
也有的需求需要強制性手段、被動的對價來實現,比如,我們必須且只能購買無氟冰箱;還有些需要政府通過法律,通過國際公約約束,進行“強制對價”,如強制淘汰重污染車輛、約束二氧化碳排放而形成的國際CDM機制等。
2016年,170多個國家共同簽署《巴黎協定》,承諾將全球氣溫控制在2℃,而只有美國特朗普政府單邊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不僅破壞美國形象,威脅人類及時解決氣候的能力,更是危機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忽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利益,這是嚴重的利已單邊主義行為。
通過利他實現利已是中國傳統的價值觀,這是對某些國家公開強調“自己優先”價值觀的否定。傅濤強調,“同舟共濟才能借船出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協同需求中,非直接利已需求占有的比例越小,生態文明之勢越強。
價值規律二:生態供給規律
建立新的價值規律,也需要重新考慮供給形式。在生態文明體系中,傅濤認為人類勞動創造的價值比起地球生態價值來說,連九牛一毛都不到。人類勞動更大的價值在于鏈接自然界中生態循環的價值增量。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使得鏈接變得極其重要。傅濤指出,以前我們認為鏈接產生不了價值,互聯網的出現打破了固有思維,使鏈接重生“新”的價值,計算機跟計算機的鏈接,產生了微軟和inter,移動互聯網出現,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更加緊密,產生了BAT大鱷公司。以百度為例,它建立的搜素引擎系統,提問是你,回答是網友,但是產權是百度的,在這個系統里,不斷的有人提問,不斷有人回答,那么它的價值呈指數級增長,BAT公司都是指數級的增長,他們不是靠勞動創造價值,而是靠勞動鏈接人與人之間的社會循環,產生巨大的價值。機器與機器之間的物聯網是第三層級的互聯網,正在產生新的企業巨頭。
傅濤堅信,按照此規律,在生態文明建設時代,各生態主體之間的互聯成為趨勢,是第四層次的“互聯網”。在生態互聯網背景下,勞動鏈接生態循環,在生態供給規律下,也必將造就幾萬億、幾十萬億美元的兩山公司。
諸葛亮借東風便是典型案例,通常來講,東風不是一個戰爭要素,但在赤壁戰爭中間東風是個關鍵的要素,這個要素就是把自然的東西納入“經濟對價”。諸葛亮通過觀天氣,神預測鏈接到自然要素的東風,所以在對價過程中產生巨大的價值。
價值規律三:時空變現規律
建立新的經濟規律,需要拓寬我們的視野和格局。人民常說十年育樹百年育人,是因為社會生態價值和自然生態價值的流轉需要時間,十年、甚至百年。
會上,傅濤運用塞翁失馬焉知禍福的案例說明,在不同的時空范圍下,同樣的一件事,經濟核算的利害結果會不同,好與壞、福與禍都是有個時間節點和維度,換個角度,換個時間維度結局自然不同。因此,從更長遠的時間維度和更大的空間維度的角度,《兩山經濟》提出時空變現規律,從未來看現在,從全局看當下,重新審視我國生態環境治理。
《兩山經濟》著作中提出,“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使得生態環境的投入不一定是在同一時間維度內即時轉變為經濟對價,更多的是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逐步對價,受益他人。這個受益益體需要在未來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內兌現,即生態價值的時間延展性。
傅濤指出,生態價值的后延可能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就需要以天下為己任的長期執政體制來發揮作用。在黨政同責的政治保障下,生態環境價值才可以較好地折算到當下,并保障今后一段時間兌現。
此外,生態環境的價值收益還需要將核算空間擴大到一定地域范圍內,即生態價值的空間延展性。如新安江流域補償機制,通過皖浙兩省的生態價值“對賭”實現利益調配。根據雙方協議,若年度水質達到考核標準(P≤1),浙江撥付給安徽1億元;水質達不到考核標準(P>1),安徽撥付給浙江1億元;不論上述何種情況,中央財政3億元全部撥付給安徽省。通過兩論試點,新安江流域治理取得生態效益和環境效益雙豐收。
生態價值的空間和時間延展性均體現了兩山經濟的時空變現規律,一般經濟測算是以年為單位,傅濤建議兩山經濟生態價值核算時間應更長,至少需要5-10年,因為污染治理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我們更加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眼下綠水青山的收益周期長,生態循環范圍大,但在黨政同責的政治主導下,我相信會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使其變成金山銀山。
價值規律四:循環奇點規律
為了通俗理解循環奇點規律,傅濤創造性提出兩山經濟的“車站理論”。
會上,他形象說道,鐵路價值是運輸,如果鐵路從你們家過,但沒設置站點很悲催,因為留給你的只是呼嘯而過的噪音和沿途的垃圾,什么價值都沒有。一個循環鐵路生態網絡中,價值的本身是客流量,因此只有掌握核心中轉站或樞紐站,才能價值最大化。這個核心中轉站或者樞紐站就是價值奇點,這個理論我們稱之為兩山經濟的“車站理論”。
編輯: 程彩云
E20環境平臺董事長 、首席合伙人 ;E20研究院院長;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產學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環境校友聯合會執行會長;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董事。
曾經負責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的多項水業改革的政策研究。著有《兩山經濟》 、《城市水業改革的十二個問題》、《城市水業改革案例與實踐》、《市場化進程中的城市水業》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