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7-09-13 10:29
來源: 中國能源報
作者: 朱妍
2017年早已過半,資本市場又到了“承前啟后”的總結時間。本報記者梳理獲悉,截至目前,已有近百家節能環保上市公司發布了年中業績報。作為當前為數不多業績增長確定性高、估值合理的行業之一,節能環保繼承了此前的良好表現,半數以上企業實現營收、凈利同比雙增長。
從細分板塊來看,廢水、廢氣等工業污染治理領域增速較快,領跑行業。此前被看好的監測板塊也不負眾望,在各級政府不斷完善環境監測站點布局、中央環保督察等因素影響下,上半年增速超過20%。
7成企業實現凈利增長
第一季度的利好趨勢,在2017整個上半年得到了延續。總體來看,節能環保企業“吸金力”大增。
以滬深股市為例,公布半年報的近百家節能環保上市公司中,僅金科環保、竹邦能源等14家公司出現了虧損。對比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0%左右的節能環保上市企業,較去年同期實現利潤增長,其中近30家企業漲幅超過50%。依托清潔生物質能源的開發,百大能源以高達886.38%的增長率成為“吸金王”。
就營業收入來看,僅不到3成企業較同期有所下降。盈利為正值的70余企業中,有9家一舉實現業績翻番。其中,三聚環保穩坐“龍頭”位置。作為2017年中國財富500強企業之一,三聚環保繼一季度拔得頭籌后,以總收入120.85億元、同比增加108.13%的中期業績再度領跑行業,并成為上半年唯一收入過百億的節能環保企業。
而在港股市場,以光大國際、北控水務等為代表的節能環保上市公司,總量雖不足10家,上半年卻賺得盆滿缽滿。統計顯示,其平均營收高達28.39億元,超過滬深股節能環保企業均值近一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合計達39億元左右,也高于滬深股節能環保企業。
“上半年,環保類上市公司營收、歸母凈利潤增速均呈加速趨勢,行業處于高景氣周期,且呈現強者恒強的態勢。”平安證券分析師余兵稱。
在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薛濤看來,這樣的不俗成績并非偶然。“一是因政府需求增加,治污市場擴大,催熱了PPP模式在節能環保領域的應用;二則受益于中央環保督察、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治理等政策落地,為節能環保企業帶來利好。”他向記者表示。
工業治污板塊表現突出
記者進一步梳理細分市場發現,工業治污板塊在上半年表現突出,吸引了清新環境、永清環保等多家企業涉足,發展勢頭喜人。
光大證券分析師陳俊鵬對此表示,在政策層面,排污許可證、環保稅、第三方治理不斷強化,成為推動工業環保的重要驅動力——排污許可證為工業企業排污設定嚴格門檻,推動淘汰治理不力、重污染企業;環保稅設定了剛性排污成本,并對減排進行引導,獎優罰劣,此兩者為政策倒逼機制。第三方治理提供了市場化的商業模式。
清新環境董秘李其林對此也深有感觸。“可以說,2017年是工業污染治理領域受到高度關注的一年。6月,環保部發布了關于征求鋼鐵、火電、鍋爐、建材、有色等20項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修改意見的函,隨著未來新標落地,將為工業煙氣治理帶來新的增長空間。"他告訴記者,清新環境上半年凈利潤增長17.44%,主要得益于工業治污業務的拓展,包括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由東部向中西部延伸,及中小型鍋爐提標改造、工業煙氣治理等增量。
余兵表示,繼今年3月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 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及6個配套方案于近日密集出臺,目標更高、措施更具體。以“壓煤減排、提標改造、錯峰生產”為主攻的治理方向,不僅對企業提出挑戰,也為工業環保帶來更多機會。
第三方治理市場待開發
“下一步,我們將以工業煙氣治理和第三方環境治理服務為抓手,進一步打開工業環保市場。如在火電行業,目前只有20%左右的企業,真正將環境治理交予第三方公司,還有80%的空間等待釋放。”談及后續發展,李其林表示。
而清新環境的關注重點,也折射出節能環保行業的下一“風口”——第三方治理。
以監測部分為例,早在今年一季報披露后,多個業內機構便表現出樂觀態度,預測該板塊將在“十三五”期間達到20%-25%的增速,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大關。記者了解到,在一季度凈利潤實現突破的基礎上,監測板塊繼續以超過20%的半年漲幅,在節能環保細分板塊中初步嶄露頭角。
薛濤也指出,目前參與監測板塊的企業數量不多,且訂單體量相對不大,加之環保部近期印發的《關于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意見》,明確鼓勵第三方加入,為市場拓展了新的空間。“不過,第三方治理的進入門檻相對更高,不是簡單做幾塊表格就能完成,而需具備豐富經驗、系統性強的企業才可勝任。” 薛濤說。
“中央環保督察力度持續趨嚴,凡是重污染企業均面臨著改造壓力,這刺激了環保需求的增加,對環保企業構成長期利好。”余兵補充。根據歷史數據,上半年環保類公司營收所占全年營收的比例在40%左右。由此推測,節能環保上市公司在2017全年營收有望超過2500億元,營收增速維持在30%以上。
編輯: 張偉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并兼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