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5-03-30 11:48
來源: E20環境平臺
作者: 陳丹丹
3月27日,《中國環境產業發展展望——面向未來五年的環境產業戰略地圖?(2.0版)》正式亮相。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資深市政環境產業與政策專家薛濤深度解讀出圖背景和相關亮點。他介紹,未來五年,隨著環境產業細分領域的增多,環境產業一級開發商企業陣營(I方陣)將出現并或改變產業格局。
圖為: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資深市政環境產業與政策專家 薛濤
環保產業大資本時代正到來
薛濤介紹,2014年是整個環保產業政策重構的一年,包括新環保法,新預算法,國發43號、60號、69號,以及三個已出和將出的“十條”。尤其是預算法和及其背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財稅分配體系,以及其他包括投資改革、稅收改革等政策調整,都在影響著環保產業的未來。錢是指揮棒,會決定地方政府的行為,而很多環境治理項目本身就是從地方政府手中獲得。
新預算法的方向是促使地方財政走向長期化、透明化、可計劃性。但是新預算法的變革還沒有完成,隨著我們服務業全面引入營改增,將使稅收在服務業上的稅收減少1.2萬億,會加劇地方財政緊張,由此未來新的分稅制改革一定會被倒逼完成;2014年是PPP元年,李克強所代表的政府大力推進公共服務的采購、第三方治理等,這也是一個重要的政策推動。
兩者相結合,我們相信未來地方政府的定位將從之前的經營企業,到94年分稅制之后的經營土地,在未來逐步轉向公共服務。另外隨著國家投融資體制改革、清理地方債平臺的深化,將很大程度推動政府在公共服務界面的進一步上移,從而推動政府采購環境公共服務需求的釋放。
新環保法明確了地方政府的最終環境責任,同時在移動互聯時代,公眾環境需求的影響力也會被放大,這些也將倒逼地方政府在環境領域的治理需要滿足從效果出發的需求,環境績效合同服務和環境綜合服務將被引入,而這從另一個角度促進I方陣的到來。
諸多的金融機構,在地方融資平臺這個通道走向終結的時候,也在PPP的大潮中尋找新的通道,新三板和金融市場的改革與此呼應,環保產業大資本時代正在到來。
大變局---“環境產業一級開發商陣營”將形成
在大時代下,每個城市都面臨著幾十億到百億的環境治理的巨大市場,加上以混合所有制和地方融資平臺改制代表的資產重構,市政環保的競爭格局正起變化,圈內圈外企業都在發力“爭奪”:部分AB方陣的企業,例如北京水務、北京排水都在努力創新;同時也有像鐵漢生態、東方園林、伊利能源、中信水務等“門口的野蠻人”在破門而入。I方陣環境產業一級開發商陣營即將形成。
以城市水環境為例圖解環境產業服務界面的上移圖示
目前為止,環境產業已經經歷了三次服務界面的上移,正迎來第四次服務界面上移,即政府開始要求企業提供效果服務。中國的環境產業即將由單元服務時代走向綜合化效果服務時代。環境產業的發展需要真正讓政府信任、能面向治理效果、提供跨區域綜合化服務的環境產業一級開發商,提供不止是解決資金問題等單環節的環境服務,而是站在更高、更系統的角度,代替政府提供環境公共服務,推動環境問題的真正解決。
根據《戰略地圖?(2.0版)》描述,環境產業的一級開發商是指由政府通過購買環境服務選擇環境綜合服務業的企業,統籌下游產業方陣,通過環境績效合同服務等商業模式對一定區域范圍內的環境污染問題識別、規劃、融資、治理,最終達到區域環境質量問題的根本改善。
薛濤指出,從產業自身發展上來看,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環境產業已初具規模,以模式創新較為突出的永清環保、北控水務、首創股份等環境企業正在向一級開發商進行轉型。
價值鏈---個體企業核心能力定位的推背圖
地圖不僅提出了I方陣,同時也提出了基于價值鏈分析的研究方法。通過價值鏈分析方法,在不同的環境子領域,不同的企業可認識自己的位置;同時根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對企業的成長途徑進行規劃,使得自己成為一個卓越企業。
薛濤介紹,環境產業像一塊大豆腐塊,但是被橫切了很多刀,豎切了很多刀,一撈是碎成很多塊。如果用一個簡單的九宮格來區分,橫軸就是水、固、氣,縱軸是工業、市政、環境。新版產業地圖定位了二十多個子領域目前所處的服務界面的階段和未來的走向,其中,有三個分領域是最可能會出現I方陣企業的領域:
第一是城市水環境一級開發領域,此領域整合了八個細分子領域。海水淡化已經從工程服務開始初步走向投資運營階段。市政供水已經處于投資運營階段,我們雨水利用仍然在工程服務階段,水體修復也在工程服務階段,隨著城市水環境一級開發時代的到來,其中一部分子領域都會被一級開發商整合起來走向效果服務。
第二是城市垃圾綜合處置服務一級開發方面。垃圾焚燒、污泥、餐廚已經處于投資運營比較成熟的階段。作為資源化綜合處置服務的一級開發,整合了前端收運系統的多種垃圾協同的資源化處置,將是未來發展方向。
第三個是工業污染治理界面,作為直接為工業企業服務的工業廢水和脫硫脫銷等領域,會停留在工程服務或者遷徙到外包委托運營的服務階段,但是園區的固廢和工業廢水治理有被整合入一級開發的需求。
編輯: 任萌萌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并兼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