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7-04-13 14:36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薛濤
上圖體現了我們選取分析的各種PPP數據庫之間的邏輯關系:目前我們有財政部的PPP的數據庫(我們這次暫時沒有選擇發改委PPP項目庫,未來會進行補充),來展示較為完整的PPP項目全貌,以及財政部PPP示范項目庫、中國招投標網、中國政府采購網的標訊,以及各家上市公司的公告來揭示社會資本所獲得的PPP項目,當然也包括我們的示范案例庫以及E20的水業評選庫。但光有這么多的數據庫和海量的數據是不夠的,數據不進行整理挖掘,那么越多反而越沒用。因此結合我們自己對環保PPP的認識和工具箱,我們對這一萬多項PPP項目數據進行分類和整理,嘗試找出其中的規律。根據E20數據中心的整理和發掘,發現財政的11260個入庫項目中,E20環境平臺旗下會員企業能夠或者已經參與的項目類型共有4001個,我們簡稱為環保項目(其實準確而言是“泛”環保類項目)。而其中三批環保PPP示范項目615個可以在財政部PPP中心的網站上拿到更詳細的信息,甚至連合同都已經公開。我們整理的還包括中國政府采購網上的中標公示,環保項目100個,其信息包含了中標單位和股權比例。此外,還有環保上市公司的1600個公告,及E20積累了15年的四十二家水業評選庫中的3000多個項目。以上的所有數據我們都進行了重新整理。
三、數據要說話依賴分類再分類
傅濤老師去年年初曾有一句名言,想在環保行業拿到機會需要進行分類再分類,我們正在嘗試將環保市場切分成500個細分領域,我們發現60%的市場沒有被識別,20%的市場是供大于求的,另外20%的市場是被扭曲的。(點擊→:傅濤:為什么萬金油式的環境企業沒有前途)。我們研究院也一直強調將分類思維運用到研究中。PPP圈里他們都叫我分類狂,但確實只有通過不斷的分類才能發現每一個細分領域暗藏的不同邏輯。我們認為財政部對于PPP項目的分類并沒有揭示環保企業的機會。大家曾一直認為環保領域只占20%左右的份額,而在這眾多的項目中,按財政部分類直接稱之為環保領域的只占663個,占比僅僅約6%。根據我們的整理,在市政工程,甚至在水利建設的PPP項目中都有我們環保企業參與的機會。通過我們詳細整理后可以發現,可以讓在座的環保企業參與的“泛”環保領域PPP市場機會分布在19個行業中的13個行業,占其中的4001項目,占比高達近40%。
從投資規模分布來看,所有PPP項目的總規模13.5萬億,而環保領域項目規模是為3萬億左右,占比約22%左右,原因是鐵路、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等交通類項目單體規模巨大,除此之外環保單體規模也還是比較大的??偟膩碚f環保依然占到相當的份額,在項目數上排第一,在總規模排第二,排在交通之后。
很不幸的是大家知道雖然政府環境治理需求高,但企業擔心政府沒足夠錢治理環境,導致環保項目不好做,財政部公布的一萬多個項目的落地率是31.6%,我們環保的落地率卻僅為總項目落地率的一半。十八大以來央地關系在調整中,強化了對地方政府的環境責任要求,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的高度壓力下釋放了大量的環境治理需求,但是推出的很多項目沒人接盤,因為PPP跟一般的政府購買項目是不一樣的。右側餅圖還有一些詳細數據。
我們再進一步把這些(泛)環保項目進行分類,簡稱分為水、固、管、混四大類。第一類是水的項目,是我們今天所要討論的主題,第二大類是固體廢物的項目,我們將在年底的第十一屆固廢戰略論壇上進行具體的分析展示,第三類是管的項目,實際上就是管廊及配合著市政道路所鋪設的管網,與水處理沒有直接關系,第四類是上述三類項目的混合型的項目,主要是水和固廢的打捆項目,所占比例較少。
我們重點談水的項目,我們將其分成三大類。第一大類是特許經營的PPP1.0時代,也是我們傳統水務公司最擅長的市政給排水領域,包括到“鎮”級,鎮級供排水,雖然規模較小,只有1000-2000噸的處理能力,但其以固定設施加配套廠網建設的模式依然與城市的類似,只是規模偏小。第二大類是水環境領域,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黑臭水體、海綿城市,包括農村到村級的污水分散處理方式,還包括很大一批是景觀類項目,水環境項目類型中包括大量的景觀項目,大部分項目中水質條件比較好維護壓力低。第三大類是水利項目。我們知道北控在洛陽已經做了原水供應的項目,還有粵海等也參與了原水供應的PPP項目(駱馬湖示范項目),考慮水利項目中還包含了許多灌溉等環保類公司參與少的項目,為了減少干擾因素,我們在今天主要討論的是市政給排水和水環境的項目,并把它們定義為“大水務”。
從上圖右側的數量和規模排行中可以看到,數量上污水項目占比最多,其后依次是水利、供水和黑臭水體。但值得注意的是,規模上黑臭水體一馬當先,這與“水十條”之下的壓力息息相關??梢哉f,“水十條”與PPP的疊加帶來了c類項目和水環境項目的大量的迸發。
四、簡述環保PPP的abcd分類
在前一部分分析中,環保項目按照領域分類后有利于我們快速識別出目前各領域市場的潛在機遇。但這樣的分類尚不能足以分析各類PPP項目的內在邏輯,而正如我們不滿足財政部對PPP領域的簡單分類一樣,我們也不滿足于發改委推行的經營性項目、準經營性項目和財政部的使用者付費、可行性缺口補貼等這類簡單的分類,這些分類方式都沒有揭示PPP的項目的核心邏輯以及企業去參加PPP當中所面臨的挑戰和風險的問題,所以我們結合我的PPP的abcd分類理論對上述4001個項目數據又進行了第二次的分類。
編輯: 趙凡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并兼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