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專欄 > 正文

從三棟房子看環境產業的顛覆與造就

時間: 2017-04-05 10:18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傅濤

2017年“兩會”剛剛結束,我統計了一下,在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85次提到“改革”,在過去的報告中也有70多次談到了改革,但是今年不一樣,過去提到“改革”很大程度是指改革開放,重心在“開放”。而今年報告中的“改革”只有三次是指改革開放,其他都是在說改革本身。包括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穩增長”之后就是“促改革”,都在把改革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blob.png

三棟房子

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換一個角度來看,從三棟房子講起,來理解當前的改革格局。

我打個比方,自新中國建立以來,上層建筑方面有三棟房子。

第一棟叫社會主義,是毛主席建的,他是總設計師,他在中國百年屈辱的封建廢墟上建立了一種全新的體制,是一棟全新的房子,讓苦難的中國人有了一個家。無產階級專政,公有制,社會主義體制等都是在新的體系上建立的。類比于,在北京,會看到在舊城廢墟上建立的老十大建筑,這些建筑特點是氣魄大,張得開,是完全體現出是新中國特征的建筑。

30年后,1978年,由鄧小平同志為中國建立了第二棟房子,雖然也叫社會主義,但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房子里面的四梁八柱換了一半不止,關鍵是計劃經濟變成市場經濟,帶動了中國的經濟繁榮。同樣地,類比于當時北京的新十大建筑,是在已經形成的城區的夾縫里建造的,加上經濟實力沒上去,新十大建筑的口碑遠遠不如老的十大建筑,因為不是可以隨意設計的,而是在原有基礎上的變革,不能把原來的房子拆了,所以最好的建筑也沒有原來的十大建筑好。但這座房子解決了中國人的溫飽。這樣的改革對中國之后的近四十年又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我國的第三、第四代領導人沒有蓋新房子,是在裝修,不斷地修補小平同志留下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舊房子。因此,這三十多年一直在談改革,但是改革深入程度不同,但基本是裝修型改革,裝修型改革不會動根本,沒有真正去動四梁八柱。

為什么2016、2017年會有所不同?因為以習大大為首的第五屆領導人在努力建一棟全新的房子,這座房子叫做生態文明,這座房子建在山水林田湖之間,連選址都不同。

生態文明的體系構架是天大的事,因此不難理解,為什么最近很多改革文件都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出的。其實,作為生態文明房子構架的總設計師,習大大已經構思了至少十多年。有一本書叫做《之江新語》,是他十多年前以來發表的文章的合集。他十幾年前就在構建這個房子的特點,主政以后花了3-5年時間熟悉基礎、預熱,摸索四梁八柱的體系到底怎么做。我感覺,生態文明房子的建設是從2016年真正全面開建的,之前從來沒有這么大的力度來改革我們的體系。從這個角度看改革格局,2016、2017年的改革,包括未來的2018、2019年改革都是與以往不同的。

上層建筑一定會影響經濟基礎,尤其是習大大在講要變革四梁八柱,一個房子最根本的結構都要重新搭建。怎么構架呢?中央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說的是怎么把房子建起來。

第一棟房子是人民民主專政為核心的,第二棟是以經濟建設為核心的,第三棟房子與生態環境密不可分。因此,這次改革對產業和環保的影響一定是遠遠超出預期的,對環保的影響不僅僅是環保監管加強,環保治理到位;新的結構已經對環境領域的行政、政治、經濟體制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產業變革

我們可以看到,財政政策變了。我們的論壇談了15年的PPP,以前是單元型的,以前從沒有像去年這么紅火,因為財稅政策在發生巨大變化。發改委、財政部跑到了第一線,把接力棒從住建部手中接過去了。這兩個部門是綜合部門,能量大、速度快、掌握的資源多,所以改革遠遠比以前一個部門推動時來得深遠。

再看產權改革,中央去年已經啟動了國有產權改革,這其實醞釀了很久。另外還有價格改革、投資體制改革、監管改革、金融改革,都在陸陸續續展開,這確實是在建一個生態文明的新房。

環保產業是環境領域的重要支柱力量,環保不僅靠政府,還靠老百姓,靠產業,如果沒有產業力量,無法把很多設施、運營、服務落地。雖然過去主要是政府自己在做環境治理,現在環境產業已經成為重要力量。環境產業是典型的政策敏感的產業,因為我們國家進行的巨大體制變革,環境產業今后的重構在未來兩三年之內會來得更加激烈。

由此我們得出結論。作為環境企業,無論你是領跑企業,還是起步中的企業,都需要認真面對目前的變革,變革可能是你的機會。

紅利在哪里?

誰會是變革的紅利獲得者呢?這個話題很是戲劇性,事實上每一次變革都有后來居上的機會。1998年,我從建設部科技司調到住宅辦,參與了一部分國家的房改工作。我們當時默認房改會促進建筑業的大發展,建筑公司會首先獲利,因為要建設大量的房子。而實際上,將近二十年下來,目前領跑的是房地產公司,名列前茅的沒有一個真正是建筑起家的。

建筑業并沒有很好地抓住房地產的機遇實現產業轉型與升級,現在建筑類公司來搶PPP市場,也是經濟下滑,建筑業收縮的大形勢逼的,當年默認的改革紅利這類企業沒有獲得。為什么呢?剛剛做房改的時候,沖到第一線的確實是建筑公司,后來經營風險加放大了公司內部產生的阻力,都覺得原來建筑的活兒挺好,搞房地產開發畢竟是投資大、風險大,所以它們就固守原來的業務。房地產公司多的時候達到幾千家,確實有很多建筑業背景的,但現在全國有名的房地產公司有幾十家,這里面少有原來的建筑公司的身影。

再說說互聯網革命,我們可能認為互聯網發展第一受益者是中國移動、中國電信這類通訊企業,但是現在成功的企業不是它們,是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真正領跑改革的反而是后來者、外來者。電信行業反而在縮水,以前我們要劃幾千元裝一步固話,現在固定電話業務都快關門了。

12

編輯: 趙凡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傅濤

E20環境平臺董事長 、首席合伙人 ;E20研究院院長;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產學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環境校友聯合會執行會長;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董事。

曾經負責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的多項水業改革的政策研究。著有《兩山經濟》 、《城市水業改革的十二個問題》、《城市水業改革案例與實踐》、《市場化進程中的城市水業》等專著。


作者新文章

作者熱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