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4-02-28 09:39
來源: 中國固廢網
作者: 趙利偉
廚余垃圾大型處理設施的綜合環境績效普遍優于中小型設施,綜合環境成本均值降低80%
廚余分出比例存在拐點,20-35%時綜合環境績效最高,
分出率過高時不但經濟成本劇增,環境績效亦為負值
對比其他國家,劉建國認為,廚余垃圾是我國垃圾分類現代化的痛點但非短板所在,如果把注意力過度放在廚余垃圾上面,實際上是得不償失,事倍功半。
可回收物方面,從回收利用指標來看,與其他國家相比,日本常年徘徊在20%左右,德國去除水分后大概是37%到41%,美國大概30%到35%之間,我國先進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在數量上已接近發達國家。
所以我國可回收物回收問題不在量上,問題在于可回收物回收亟需健全體系、規范管理,實現轉型升級。通過生產者責任延伸和押金制回收,可以讓這個行業開源節流,進一步促進降碳減污,推動可回收物行業現代化。
其他垃圾方面,焚燒發電也面臨著打破“鎖定”,逐步實現低碳—零碳—負碳的演化過程,行業也在探索中不斷明晰路徑。
在污染物排放方面,分類分流與煙氣凈化升級可以進一步降低二噁英排放。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生活垃圾焚燒的二噁英排放范圍為13.14?15.46 g I-TEQ,約占全球生活垃圾焚燒總二噁英排放量的26%;2020年中國生活垃圾焚燒源大氣二噁英排放為22.56 g I-TEQ;基準情景下2050年二噁英排放量約為70.38 g I-TEQ,最佳情景下的二噁英排放量約為9.29 g I-TEQ。
僅廚余垃圾分流,以及廚余垃圾分流和最優煙氣凈化系統普及相結合情景下,2050年中國生活垃圾焚燒的二噁英減排潛力分別為18.6%和86.8%。
垃圾填埋方面,我國存量垃圾填埋場治理具有較大甲烷減排潛力,衛生填埋作為兜底保障設施,在任何城市都應該保留,很多填埋場已經達到穩定狀態,這些設施應當精準施治不宜折騰。
垃圾分類需要通過全流程智慧監管,實現精細化管理和設施運營降本增效,這是大勢所趨。同時,生成式人工智能將深刻影響固廢行業未來的科研、咨詢、設計和運營管理。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將來會對行業產生巨大沖擊,在智能化方向上,企業也要提前做好準備。
回到垃圾分類的量化評估和系統優化,劉建國給出了自己的量化答案。他指出,在量化基礎上,圍繞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目標,各個地方結合自身特點,在實施中數量可以有差異。
劉建國對垃圾分類的量化評估
四、多一些耐心,垃圾分類與處理系統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垃圾分類系統演化生動詮釋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活垃圾處理系統實際上一直在創造未被核算在內的經濟效益。經過分類優化處理,每處理一噸垃圾大約節省隱性成本246.6元,這為普遍推行垃圾分類提供了科學依據。推動垃圾分類處理具有正面效益,只是沒有相應的制度和政策保障,隱性成本難以顯性化,無法顯示它的巨大效益。
垃圾分類與處理系統演化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垃圾分類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多一些耐心?,F在我們已經認識到垃圾分類是一個完整鏈條,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一個責任體系,也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國家垃圾分類發展到現階段,已經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社會各界都要多一些耐心、信心和包容心,讓它能夠健康穩定發展。
垃圾分類:完整鏈條+動態過程+責任體系+系統工程
垃圾分類的核心在于社會文明,堅守文明初心,以制為重、以人為本,才能夠實現垃圾分類的中國式現代化。
編輯: 趙凡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固體廢物處理與環境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