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0-09-03 11:12
來源: 上海證券報
作者: 李苑 黃紫豪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著眼服務實體經濟明確金融控股公司準入規范;聽取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研究成果匯報,部署加強大氣污染科學防治、促進綠色發展;核準海南昌江核電二期工程和浙江三澳核電一期工程。
核電核準項目有效總投資超過700億元
會議核準了已列入國家規劃、具備建設條件、采用“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的海南昌江核電二期工程和民營資本首次參股投資的浙江三澳核電一期工程。兩個項目有效總投資超過700億元,將帶動大量就業。
作為海南省最大的電力工程投資項目,華能海南昌江核電二期項目規劃建設兩臺“華龍一號”壓水堆核電機組,單臺機組名義電功率約為120萬千瓦,總投資約394.5億元。項目建成投運后,將有利于加快推進以核電為主力電源的海南島清潔能源發電體系建設。
三澳核電項目是國家重點能源項目,也是浙江溫州目前單體投資最大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該項目一期工程擬建設2臺1000MW級壓水堆核電機組,建設容量和堆型選擇最終以國家核準意見為準。
發展核電對于經濟帶動作用有多大?
公開數據顯示,以500萬千瓦的核電站為例,項目總投資超過700億元,建設期將為地方增加稅收近10億元,可創造直接就業崗位10000個,服務崗位3000多個。
核電是當前新能源中唯一具備大規模批量建設的清潔能源,2019年初以來我國已恢復審批新建核電機組,包括漳州核電1~2號機組、太平嶺核電1~2號機組等陸續獲批并開工建設。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6月16日發布的《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0)》顯示,預計今年年底,我國在運核電機組達到51 臺(不含臺灣地區),總裝機容量5200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 17 臺以上,裝機容量1900萬千瓦以上;到2025年,在運核電裝機達到70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到2035年,在運和在建核電裝機容量合計將達到2億千瓦。
目前全球40多個國家(不包括中國)計劃于2035年前新建的核電機組裝機容量約3.2億千瓦,因此就核電的發展規模預測,到2050年全球核電裝機規模或將比現在增長60%—146%。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上證報記者表示,為了對沖疫情影響,推動基建發展,此次核電項目的核準對于業內有積極正面的影響。長遠來看,作為調整能源結構、符合低碳發展的清潔能源,我國核電仍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未來項目核準審批個數有望提高。
明確金融控股公司準入規范
著眼服務實體經濟,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了金融控股公司準入規范。
會議通過《關于實施金融控股公司準入管理的決定》,明確非金融企業、自然人等控股或實際控制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類型金融機構,并且控股或實際控制的金融機構總資產規模符合要求的,應申請設立金融控股公司。
會議要求,對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要依法依規、穩妥有序推進實施,防范化解風險,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總體而言,金融控股公司可以較好地實現規模經濟效應和范圍經濟效應。而且,金融控股公司多元化的業務結構有助于更好抵御風險。
“但從微觀運行的角度看,我國金融控股公司近年來存在不少問題,尤其是一些非金融企業和自然人投資形成的金融控股集團,野蠻生長,盲目進入金融業,甚至將金融機構作為‘提款機’。”董希淼表示。
他認為,由于缺乏相應的監管制度,對非金融企業和自然人控制的金融控股集團存在監管空白,其風險不斷累積和暴露,影響了金融穩定和社會穩定。
為推動金融控股公司規范發展,有效防控金融風險,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央行會同相關部門起草了《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辦法”),并于去年7月公開征求意見。
該辦法適用于實際控制人為境內非金融企業和自然人的金融控股公司,對于金融機構跨業投資控股形成的金融集團,由金融監管部門根據辦法實施監管,并制定具體實施細則。
董希淼認為,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關于實施金融控股公司準入管理的決定》,后續部委可能出臺具體管理辦法,這意味著此前的《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可能會很快落地。
對于為何要對金融控股公司要嚴把市場準入關,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就辦法答記者問時表示,主要原因在于:這是加強金融風險源頭管控的重要舉措;提高監管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及時糾正違法違規行為;這也符合國際通行做法和監管改革趨勢。
上述負責人表示,嚴格市場準入,也使那些股權關系復雜且不透明、進行高杠桿投資、風險管控薄弱、擾亂金融秩序的違法違規者無法將金融控股公司作為平臺,干預金融機構經營,套取金融機構資金,積累金融風險隱患。
加快彌補金融控股公司監管制度短板方面,《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提出,盡快推動金融控股集團的管理辦法和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細則落地實施,對金融控股集團實行并表監管,建立特殊處置機制,妥善解決“大而不能倒”問題。
發展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和循環經濟
會議提出,一要在已有成果基礎上,根據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污染成因加強精準治理。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突出抓好工業污染整治、散煤清潔替代和柴油車污染防治,加強農牧業生產中的氨排放治理。針對當前臭氧污染逐漸凸顯的情況,進一步深入開展區域大氣污染治理科研攻關,促進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加強重點地區聯防聯控。
二要促進區域內能源、產業、交通運輸等結構調整。加強煤炭清潔利用。加快鋼鐵、焦化、石化、建材等產業轉型升級。大幅提高大宗貨物集疏港鐵路運輸、城市配送領域新能源貨車使用比例。
三要發展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和循環經濟。加快提高環保技術裝備、新型節能產品和節能減排專業化服務水平,加強國際合作,培育經濟新增長點,推動實現生態環保與經濟增長雙贏。
編輯: 趙凡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并兼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