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0-01-15 10:21
來源: 中國固廢網
作者: 顧春雨、王妍、張曉娟
2015年及之前,行業不把PPP當回事,那時候只是執行特許經營的流程規則,2015年生活垃圾焚燒市場采用不在庫的特許經營的比例接近90%,2016年PPP的比例直線上升達到23%,到了2017年至今,特許經營基本上穩定在了75%(見右下圖),也就是說我們僅有四分之一的項目嚴格按照財政部的規范,采取了PPP+特許經營的模式,按規定采取了兩評一案,另外75%的項目是直接簽的特許經營模式。很多企業問我行不行,我沒法回答,因為目前的法規上來說,按司級文件來說他是違規的,而特許經營管理辦法是一個比司級文件高一點的發改委的一個管理辦法。在PPP條例出臺之前,這樣一種混亂的局面可能得不到解決。但是如果PPP條例出臺,這個局面會給大家帶來一些麻煩。市場就是這么一個表現,這是大家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象。
政府越來越重視靜脈產業園或者循環經濟園的建設。每年的新增項目中,在循環經濟園中布局垃圾焚燒廠的企業越來越多了(見左圖),十大影響力企業在循環經濟園當中的焚燒廠中占據絕對的優勢(見右圖)。明天我的報告里會談到垃圾焚燒企業或者其他的固廢處置企業如何利用循環經濟園去等待無廢城市和垃圾分類所提供的商機。
第二個領域是餐廚垃圾的處理,E20研究院《有機固廢處理行業分析報告(2019版)》中的部分數字可以看到,左邊是各省餐廚垃圾產生量的測算(見左圖),右邊是截止到2018年各省餐廚垃圾的理論處理率(見右圖)。2010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住建部共同啟動了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試點城市建設。早期的試點項目受限于收集體系的不完善、執法強度不足、技術不完善等因素,有些“早產”。而后至今已經歷了五批試點城市的試點項目建設,右圖中看,目前大部分省市的餐廚垃圾處理問題已基本解決。尤其是在近年“豬市”不順以后,餐廚垃圾處理行業受到了更多的關注,遇到的一些問題也得到了大幅緩解。在去年以來,從收益上、技術運行上、實際收集的比例上和發電量上等都有大的緩解。
上午溫宗國老師已經提到無廢城市中餐廚的情況(溫宗國:“無廢城市”建設的關鍵路徑及國家試點展望);我們的數據中也可以看到長江經濟帶城市對餐廚處理的需求較為旺盛,很多地方還有很大的空間(見左下圖)。另外餐廚行業具有典型的分散產生源的項目特點,實際上從北京來看,包括其他的城市,過于分散的產生源對整體收運體系的管理有非常大的挑戰,這些明天報告中還會談到。
另外我們關注的一個領域是廚余,餐廚行業火爆另外一個新增量就是干濕分離后的濕垃圾的去處,黃點的部分是包含分類以后的含廚余垃圾處理的餐廚垃圾處理廠、循環經濟園或者單獨建設的廚余垃圾處理廠。這些項目在這兩年都逐漸進行投運,這些關鍵的項目我們點到這里面。明后年我們論壇上繼續討論的問題,將會是這些地方的廚余垃圾的運行怎么樣,這些送來的廚余垃圾的成分分析,到底和生活垃圾有多大的差別等等。這一部分也是我們固廢行業一個重大關注的商機。
還有一個非常熱點的領域是危廢,我們幾乎所有的十大影響力企業,包括固廢的領先企業,在危廢領域幾乎都有布局,經過近年來的發展,他們已經成為危廢行業中相當有力的競爭者。這個領域也有很多有意思的現象,首先商業模式角度來看,危廢處理既不是PPP的領域也不應該是特許經營的領域而是純市場化的商業行為,只是許可證受環保部門監管。2011年到2017年,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包括資本市場的助力下,如東方園林、雅居樂這些企業的進入,使得危廢處理處置量直線上升。從左圖中圓圈的面積可以看到各省危廢經營規模的分布,在江蘇這個地區明顯在危廢處置產業端供給非常大。
我們關注更重要的一點,經營許可證的發放,核準的經營規模和許可證的份數等等與實際經營規模的增量是不一致的。一些省份雖然證發的多,真正可以拿到危廢進行穩定運營的項目增長量實際上低于經營許可證的增長速度,閑置處理能力在增加。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數據,我們都知道我們一直在提醒危廢領域有很大的風險,相關主管部門希望放水養魚,放更多的企業處置危廢,利用市場競爭降低工業產污企業的成本的趨勢下,有些地區出現供給局部過量的情況。在左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江蘇省的危廢產生量并不是最高的,但是江蘇整個企業數量和危廢的經營許可證的發放數量都是最多的。我們現在已經關注到,江蘇的一些地區已經開始出現飽和的狀態。在去年和前年的高溢價可能會受到抑制,這是我們特別關注的問題。還有很多地方處理能力跟不上需求,比如山東。另外一個危廢行業要分析或者要特別關注的情況是,危廢的資源回收利用的量是非常大的。而且危廢資源回收利用量并不總是發生在廠外的,實際上有一部分是由企業在廠內自行處理的。根據今年部分省份發布的相關規定來看,未來危廢的處理還會進一步鼓勵工業企業在廠內,包括外部合作伙伴跟他一起在廠內消納危廢,這一部分對于當前危廢市場行情將會有一定的影響。
編輯: 趙凡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并兼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垃圾焚燒專家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中建環能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