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9-12-12 09:35
來源: 中國固廢網
作者: 李少甫、顧春雨
上午陳海濱老師的演講中提到環衛一體化無論是城鄉一體化還是業務范圍的一體化,所有的一體化都不僅僅是市場化的擴大(推薦閱讀→陳海濱:垃圾分類企業的定位與任務探究)。認真解讀2014年的國發60號文(《國務院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我們發現文中在這一輪改革以及增加市場機制配置作用的中間,有一個因素談到了基礎設施的集約化運行,在2018年(第十二屆)固廢戰略論壇上的演講中以“四維集約,合縱連橫”為題具體描述過固廢產業領域中集約化在四個維度上的應用(推薦閱讀→薛濤:四維集約,合縱連橫—固廢產業年度盤點)。集約化和市場化兩個概念交織在一起,才是現在行業內常說的環衛一體化概念。
上圖中從多維度呈現了環衛一體化,不僅體現在中間端的環衛鏈,更體現在前端和后端之中,以近兩年環衛行業的發展來看,一體化在其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簡單來看,以中環潔為代表的傳統環衛企業、僑銀環保等以綠化養護為主營業務的企業、龍馬環衛/中聯環境/傲藍得等以環衛車輛設備制造為主營業務的企業紛紛參與了環衛市場化運營。近年來這些企業紛紛在業務范圍上進行了拓展,將城市中的管家服務統統納入了現在環衛市場化的服務范圍之內,稱之為橫向一體化。另外包括焚燒廠、填埋場以及濕垃圾處置廠在內的末端處理設施也被大型市場化環衛企業納入服務范圍,稱之為縱向一體化。縱向一體化的趨勢在2018年之后也愈發明顯。但我們觀察發現環衛企業對于焚燒廠的擴張還是較困難的,這個問題我們將在年底2019(第十三屆)固廢戰略論壇中還會詳細探討。主要問題在于末端處置的龍頭企業(尤其是我們的影響力企業)優勢及集中度非常明顯。但是垃圾分類的開展,會給我們后端一體化提供新的品種,同時提供更多的機會。總的來看,環衛一體化的項目一般是相對較高端的項目,也對信息管控以及裝備的升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過數據觀察,我們發現環衛一體化項目一般體量較大,在過去三年的環衛一體化項目中,年服務金額在500萬以上的項目占比達到了94%,而體量小于500萬的項目占比僅有6%(見左上圖)。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環衛一體化項目中(以年服務金額計),橫向一體化項目最多,占比達到92%,也就是一體化的趨勢出現在城市管理服務的部分更為明顯。縱向一體化項目相對較少僅有不足8%,橫縱向加在一起的項目占比則更是鳳毛麟角,占比僅為0.22%(見左下圖)。
按照參與主體的不同分類(見右圖),我們發現以啟迪環境為代表的垃圾焚燒、污水處理為主營業務的A方陣企業在縱向一體化項目較多,以項目數量計包含縱向一體化的項目可達到該類企業環衛一體化項目的15%左右。縱向一體化項目包含末端處理設施的投資建設,得益于優秀的資本運作能力,A方陣企業更易獲得縱向一體化項目。其次是以北環為代表的地方環衛企業的市場化企業,縱向一體化項目占到其全部環衛一體化項目的近10%。地方環衛企業主要得益于其在本地的地方政府關系,更易獲得本地末端處置項目,形成縱向一體化運營的實質。而其他種類的環衛企業承接縱向一體化項目則相對較少。
除了從數據上分析以外,E20研究院征集了環衛一體化項目的優秀案例。結合來看,我們認為優秀的一體化項目,與當地原有的分散式運營及管理相比,提升主要體現在上圖中的六個方面:機械化作業水平的提高,智慧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產業鏈銜接水平的提高(主要是縱向一體化以及資源化中間的跨產業協作問題),區域統籌協同水平,兩網融合協同水平(主要是與垃圾分類有關的可回收物城市礦山網和環衛網的綜合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現有資源的配置效率(主要是存量的車輛和人員管理的提升)。
從這六個方面的提升,我們挖掘了一批優秀的環衛一體化項目。包括北京環衛的宿遷市區的環衛項目在存量資產上和人員管理上的一些方法。
僑銀環保,至今最大金額的區域一體化項目,官渡區的項目,由于它的區域面積非常大,在區域統籌協同水平上我們看到了很多管理的提升。
類似的還有中環潔的黃山項目,與官渡項目不太相同,黃山生態環境非常好,鄉村面積非常大,現在的城鄉共治、農村環境治理中的核心是對垃圾的管理。因為它對水源的保護是影響非常大的;在黃山環衛一體化案例上,與前一個案例對比,我們更關注的也是區域統籌,但是關注不同的是如何把城鄉統籌管起來,如何把鄉村的垃圾管好,避免對水源產生污染。
以及啟迪環境蚌埠項目,啟迪作為老牌的末端環衛公司,逐漸走到前端,全面覆蓋環衛一體化。啟迪環境在城市礦山領域也有自己其他的布局,在蚌埠項目中,在兩網融合中做出了嘗試,結合了一些互聯網的手段,將兩種物資流進行了整合,提高資源循環的效率。
這都是我們這次論壇評選案件中的一些典型項目,供大家參考。
環衛市場化中盤
對近年來環衛項目的總體情況分析(見左圖),我們發現,無論從中標項目數量(見左圖藍色及右上圖)還是中標金額(見左圖橘色及右下圖)方面來看,今年到目前為止,增速都在減緩(見左圖黃色),甚至可能走向平滑。可以看到2019年9月,中標數量、中標年服務金額,均小于2018年,這也從數據方面佐證了大部分市場化環衛企業今年以來的壓力感。
編輯: 趙凡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并兼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