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9-09-05 10:51
來源:
作者: 薛濤
近日,項目管理評論(微信號:pmreview)發布了一篇題為《管理者,不只要會“兩下子”,還要有這“10把刷子”》的文章,對此。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國家發改委與財政部PPP雙庫專家薛濤對本文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這種管理文章,看似面面俱到,讀起來好像也都很有共鳴,但讀完其實沒啥用,總是缺了點啥?
缺了這十個刷子該怎么用的進一步詳細的分析,啥時候該冷?啥時候該熱?啥時間該敲?啥時間該哄?
招無定式,卻有內規,若不虛發,首在洞察。判斷力是管理者的基本素質,獲取判斷力需要五識和戰略思考能力,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因時而分,何其復雜也...
需要實干經驗與學習思考的雙輪驅動,以及時間和經歷的打磨,甚至與本人的特點也有關系(因人而異不但在于對方也在于自己的特征),缺一不可,只是天分高和努力多的人速度更快而已。
中國的傳統教育缺這些東西的長期培養,大家往往是到了職場才開展盲人摸象的大行動。
學管理這門課,不僅僅為了做領導,于各類事于各種人,對提高效率而言均有大裨益。
附
管理者,不只要會“兩下子”,還要有這“10把刷子”
項目管理評論 9月5日
高明的管理者,都要長袖善舞,有“幾把刷子”。而“一物降一物”,管理方法各不相同。會管理的人,如魚得水;不會管理的人,像熱鍋上的螞蟻。好的管理者,都有以下這10把“刷子”,即使遇到令人頭疼的管理難題,他們都能談笑間迎刃而解!
第一把刷子:會“敲”
員工工作疏漏,必須會敲打。敲打>提醒,敲打<批評,更不要上升為批判。以柔克剛,才是正確敲打的藝術。
第二把刷子:會“哄”
管理者要就事論事,會“敲”也要會“哄”。以身作則,賞罰分明,才能使下屬信服!
第三把刷子:會“冷”
“冷”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必要時“晾一晾”。員工犯了錯,還不服管束,那就安排個閑差,讓他閉門思過,靜一靜,等他想明白了,就會服服帖帖。
第四把刷子:會“熱”
企業有制度,但制度也要講人情。對員工有感情,是管理者必懂的安人之道。史玉柱是個偏執的獨裁者,但對員工向來理解萬歲,員工加班獎金從不吝嗇。
第五把刷子:會“打”
對待有本事又高傲的人,要善“打”。有些人恃才傲物,目無上司,領導者需要殺殺他的威風,滅滅他的志氣,給個任務難難他,再“抓個小辮子”,殺殺他的銳氣,讓他知道自己并非無所不能。
第六把刷子:會“拉”
管理者在必要時“拉”一把。“打”是立威,“拉”是安撫。只“打”不拉,小肚雞腸,難以立威;“打完”再“拉”,既立威又顯胸懷。
第七把刷子:會“夸”
管理者對下屬,應該不吝贊美。管理中,語言的激勵作用難以想象。
第八把刷子:會“露”
管理者要深藏不露,不要過分顯露鋒芒,但擇好時機,該出手時就出手,這對立威至關重要。
第九把刷子:會“激”
團隊難帶,管理過程中,管理者對待某些自視甚高的員工,適當使用激將法,效果會很顯著。
第十把刷子:會“談”
管理者要管理團隊,必須深入團隊,知道每位員工所想,這就需要“談”,需要真誠地溝通,解決問題,激發熱情!
編輯: 趙凡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并兼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