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7-06-23 11:47
來源: 城建水業
作者: 唐建國
地下水入滲和雨污混接不解決,深隧也沒用!
雨污混接治理主要有:
對于分流制地區,如雨、污水管道存在混接問題的,必須進行雨污分流治理。當地區排水管道不完善時,在實施雨污分流治理前,首先按照要求埋設雨水、或污水管道,為實施雨污分流治理創造條件。
對于管道混接點,可采用封堵、敷設新管等方式,改變原有管道的非法連接方式,恢復雨污分流,鼓勵結合海綿城市建設統籌實施。
【蓄】
“蓄”就是在系統中設置針對初期雨水、雨污混接水的截、貯等措施,減少直接排放對水體的影響。
技術指南第五章“截污調蓄與就地處理”是對“控源截污”的補充,在排水系統適當部位設置截污調蓄池可以比較好地解決初期雨水、混接污水和道路清掃、澆灑、餐飲、洗車等通過雨水口非直接接入的污水污染問題。技術指南將調蓄定義為“截污調蓄”,是為了不涉及內澇防治,便于措施的實施。
在雨污混接、地下水入滲情況下,我們有“初期雨水”嗎?截流5~15mm就能夠解決初期雨水污染嗎?沒有真正分清楚的分流制,沒有堵住地下水入滲,初期雨水說得清楚嗎?
截污調蓄池 regulatingreservoir of sewage intercepting
(1)截污調蓄池的定義:用于控制混接污水、初期雨水,以及污染道路清掃、澆灑、綠化、路邊餐飲、洗車等經雨水口的非直接接入污水的調蓄池。
(2)設置目的:在排水系統中合理設置截污調蓄設施,可有效控制污水和初期雨水污染。
(3)設置原則:
調蓄池的出水應接入污水管網,當下游污水系統余量不能滿足調蓄池放空要求時,應設置就地處理設施;
調蓄池的位置,應根據排水體制、管網情況、溢流管下游水位高程和周圍環境等綜合考慮后確定,有條件的地區可采用數學模型進行設計方案優化。調蓄池的埋深宜根據上下游排水管道的埋深,綜合考慮工程用地、工程投資、施工難度、運行能耗等因素后確定;
可結合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設置截污調蓄設施。
(4)容積確定:
調蓄池的有效容積應根據當地降雨特征、受納水體的環境容量、排水系統截流倍數、旱天污水量、初期雨水水質水量特征、排水系統服務面積、區域徑流系數和下游污水系統的余量等因素綜合考慮后確定。
【凈】
“凈”就是采取就地應急處理措施,為初期雨水、雨污混接水排放水體前,再上一道鎖。
就地處理是針對有些地區截污干管不完善、污水處理廠能力不足等提出的末端治理的臨時性措施。
技術術指南第五章“截污調蓄與就地處理”推薦了處理不同污染物的一些技術對策和和適用條件。
“凈”的目的是對于近期污水暫不具備接入市政污水管網條件的,宜在排水口附近采用就地處理技術,削減進入水體的污染物。它的原則是作為臨時過渡措施,沒有規定出水要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凈”的措施要與當地具體情況相結合,簡便易行。
《指南》中,根據處理污染物種類,將就地處理方法分為浮渣和漂浮物處理技術、砂粒處理技術、懸浮物處理技術、有機物和氨氮等溶解性污染物處理技術等四類。具體內容可詳見《指南》。
【管】
“管”就是強化對系統的維護管理措施,減少管道淤泥對水體的污染。很多地方水體“下雨就黑”與管道中淤泥在雨天沖入水體有很大的關系,而且這些淤泥污染物濃度極高。
上海2016年疏通管道近1.1萬公里,疏通率為174%,清除淤泥17萬立方米,充分證明強化管理的重要性。管道干凈了,水體污染負擔也就減輕了。
技術指南第六章“排水口、管道及檢查井維護管理”以排水管道及檢查井清淤維護為重點,提出了排水管道及檢查井的維護和質量考核的具體要求。
目的是及時發現結構性與功能性缺陷和雨污混接等問題,并采取針對性措施,保證設施功能正常發揮。
目前管道管養主要參照《城鎮排水排水管道與泵站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規程》(CJJ68-2016)。今后,排水口調查、管道及檢查井檢測及及時治理維修都屬于維護工作的范疇。
鑒于管道中的積泥是影響水體質量的重要意思,指南重點對管道和檢查井的養護提出要求。清通養護要常態化,即把淤積在管道中的污泥,及時清出來,即能夠保證水的流暢,又能夠減少對河道水環境的污染。
原文分上、下兩部分,分別刊載于6月13日、20日“城建水業”微信公眾號,中國水網進行了合并刊發。
原文文字采編 / 許云驊;編圖排版 / 許云驊;校對審核 / 汪勝 唐建國
編輯: 趙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