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9-06-04 09:48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毛茂喬整理
新時代下,一切行動必須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時代的東風已然來臨,供水行業如何從人民中獲得力量,找到行業發展的邏輯和水價改革的邏輯?近日,在“水價改革研修班”第一期課上,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傅濤以“新時代下的供水行業發展邏輯”為題進行了主題分享。本文為上篇。
1998年,《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辦法》出臺,標志著我國城市水業市場化改革大幕的拉開。2002年年底,原建設部頒布了《關于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改革的意見》,明確了公用行業市場化的改革方向。供水產業化和市場化的進程,就是市政公共服務逐漸外部化的過程。
回望水業改革20年,發端于供水行業的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進程已經與供水行業漸行漸遠。與高鐵、電信、電力、高速、燃氣等其他公用事業日新月異的發展相比,供水行業的變化卻不大;與污水、垃圾、環衛等其他環境產業逐漸興起壯大的速度相比,供水行業顯得“進慢則退”。與此同時,供水行業也已經不可逆轉的進入了市場,對照之下,供水似乎陷入了一種困境。
新時代下,人民是一切行動的出發點
十九大后,中國進入了發展的新時代,也是供水行業發展的新機遇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初心和使命就是指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新時代強調的邏輯是,黨領導一切,黨的力量源泉來自于人民。一切行動需要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為指引。
我國有14億人民,體現的是眾多人的感知,人民群眾再小的事兒都是黨天大的事兒。人民滿不滿意,人民高不高興是評價一切工作的標準。黨提出要給人民更多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供水行業應注重百姓的感知。不管專家怎么認為水質達標,只有老百姓認為水質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這其實給供水行業提出了不小的挑戰和要求。
新時代,改革的出發點和決策指導理念在發生變化,從講求科學與效率轉變為強調以人民為中心。傅濤指出,每個行業、每個企業、每件工作都需要一個與初心關聯的邏輯,才能融入這個時代,當然也包括供水行業和供水人。如果行業、企業不能認真地看待黨的初心,那么就會失去發展的動力。
供水行業其實是離“初心”最近的行業,因為老百姓喝上干凈安全的水,是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福利。
在這樣的背景下,需要重新審視供水行業的時代初心。
用初心解答供水行業的困惑
當前,我國供水行業仍面臨大量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比如城鄉供水的不平衡,末端水質的不平衡;農村供水安全的不充分,服務意識的不充分,信息化發展的不充分,市場化機制的不充分。同時,供水行業也面臨著來自市場的挑戰。優質供水市場似乎已被家用凈水器分割,進一步擠壓基礎服務的漲價空間。而由于人們對優質水和優質服務的期望長時間未能得到滿足,社會已經開始漠視供水服務的價值。
傅濤認為,供水具有天然的政治性,供水和扶貧類似,解決最后1%、最后0.1%的問題,實際上非常艱難。但是,供水服務一個都不能少。在這樣的矛盾之下,行業面臨的難題是:新時代的需求無法匹配,如何保持供水商業的可持續性?
傅濤指出,要利用供水的政治性實現行業的良性發展,利用供水的社會連接實現商業突破。
最重要的是,“挖井不忘吃水人”。理清定位,供水人不是人民的代言人,不是公權力的分配者,而是在黨的領導下為人民提供服務的群體。從用戶出發,才能看清未來的方向。
過去,供水行業里存在一些誤區。一是沒有認識到真正的用戶是誰;二是行業的特性和歷史原因導致內部改革動力不足;三是習慣從行業發展需要和自我需求出發;四是對用戶做得多說得少,沒有被百姓感知到。
傅濤強調,要先利他才能利己。比如價格,只有真正做到了質量和服務上的提升,讓用戶充分感知,用戶才愿意買單。高鐵就是很好的案例,當速度和服務達到了,人民才自然會接受和認可價格的上調。
從人民中獲得賦能,擁抱“雙百計劃”
新時代的特點是講政治,偉大的企業必須政治正確。政治正確就需要行業和企業的行為朝著為黨加分的方向努力。供水行業最應該講政治,因為供水本就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最密切相關。
傅濤認為,對于企業而言,不僅要政治正確,更要行動正確。這就要求企業的每個行為,真正體現當地人民群眾的利益,真正地被理解、被感知。要想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急,跟百姓站在同一條線上。
“水能覆舟亦能載舟”。對于供水行業來說,真正載我們的舟是人民。從人民中獲得賦能,在供給側認真回答供水與人民美好生活之間的關系。把握住平衡與充分的新需求、高質量服務的新需求。從戰略上注重人民的感知和關切,在行為上要充分重視日常的營銷與溝通。傅濤建議,供水企業成立常設的營銷部門。
十九大后,E20供水圈層攜手供水圈層企業共同提出了“雙百計劃”:讓轄區100%的人獲得100%合格的自來水,最終的夢想是讓所有的中國人都喝上合格的自來水。傅濤認為,這才是人民群眾的供水夢,也是黨要的中國夢組成。只有人民群眾的供水夢,才是供水行業的供水夢。
傅濤將供水發展之大道總結為:供水服務的不平衡不充分非常突出,是黨必須重點解決的問題;供水服務的兩個100%是中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根本標志和核心組成;供水服務一個都不能少是黨的使命;高水平的供水服務是高質量增長的重要組成,是國家戰略的重要支撐;供水行業只和政府某部門利益結盟是死結,和人民結盟才是正道。
將改革進行到底,將創新進行到底
供水的未來,必須要將改革和創新進行到底。
傅濤表示,改革就是通過政策改變原來的利益結構。公用事業改革的三大原則為系統最優原則、各方均滿意原則、風險能力相匹配原則,同樣也適用于供水行業。
編輯: 趙凡
E20環境平臺董事長 、首席合伙人 ;E20研究院院長;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產學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環境校友聯合會執行會長;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董事。
曾經負責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的多項水業改革的政策研究。著有《兩山經濟》 、《城市水業改革的十二個問題》、《城市水業改革案例與實踐》、《市場化進程中的城市水業》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