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9-04-04 09:15
來源: 人民政協報
作者: 高志民
這意味著環境治理需求越來越綜合,政府很難非常清晰的切分各個板塊,單元要素驅動的時代已經結束,需要構建新供給。這就提示環境企業,想要后來居上,真正實現發展,已經不能按照過去的模式進行探索了。
因此,傅濤指出,水產業將掀起第三次發展浪潮,迎接服務業特性的回歸,水產業將進入精細服務的時代。
在這樣的背景下,水環境治理企業必須與政府、工業企業一起認真的嘗試改變邊界。一個有責任的環境企業,要界定法律責任的同時,也要主動為甲方分擔風險,分攤責任。水產業不再是代工廠,不再是雇傭軍。未來要求環境企業能主動對接綠色轉型,融入到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中;環境企業將成為維護生態環境的主力軍。
“與很多企業和行業不同,環境企業只有利于社會、利于生態,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環境產業是敢于算大賬的有偉大情懷的產業。偉大強調的不是千億級的盈利目標,而是企業服務于社會的情懷。首先從別人的利益角度出發,才稱得上偉大。”傅濤總結說。
編輯: 趙凡
E20環境平臺董事長 、首席合伙人 ;E20研究院院長;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產學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環境校友聯合會執行會長;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董事。
曾經負責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的多項水業改革的政策研究。著有《兩山經濟》 、《城市水業改革的十二個問題》、《城市水業改革案例與實踐》、《市場化進程中的城市水業》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