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9-04-01 15:37
來源: 《中華環境》
作者: 薛濤
技術突破的機會大量存在,但突破中必須考慮商業模式的制約
固廢領域是不是存在大量技術突破的需求?當然是有的。但是實際觀察,這些固廢領域技術突破本身比其他環保領域更容易受到商業模式的制約、干擾。當然也可能會因技術突破促進商業模式的重構。比如,之前很多固廢處理路線的最終副產品消納幾乎都是不通的結點,要打通這一環節的技術突破就必須考慮商業模式落地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帶來的實際價值,那么資源化往往是主要思路,但卻也容易在此處掉入跨產業鏈所帶來的陷阱。
因此,對于“無廢城市”所面對的各類技術創新判斷,更要關注技術的適應性與穩定性、資源化能力和成本優勢這三個相對更特殊的點,而且必須將之還原到具體商業模式中,詳細分析某項技術創新前景和落地中的制約要素,包括收集端和消納端的網絡集約等問題。
對于當前固廢領域“集約化”的需求分析,我們將之總結為四個維度,即管理集約中的規模集約和區域集約,以及業務集約中的要素集約和網絡集約。因此,和其他環保領域一樣,要想在固廢管理領域全面升級,必須在業務集約角度的要素集約(以循環經濟園為代表)和網絡集約上同步解決管理和技術兩方面的痛點問題。
政企合力是“無廢城市”實現和產業端商機釋放的唯一可能
要達到“無廢城市”的目標,至少需要涉及四類主體——政府、民眾、產廢企業和環保企業,少了一方的匹配,都是無法實現的。因此,要完全達到《方案》所設想的目標,難度也是空前的,也許這也是該《方案》并未像“水十條”那樣設置強制性約束要求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大量的革新目標即便有良好初衷,有重大意義,但是如果不能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如果在政企關系層面不符合基本的商業邏輯,在政民層面不符合基本的社會管理科學,在技術商務層面不符合基本的性價比和低碳循環趨勢,都將有失敗的風險。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這個萬億市場的釋放將是十分緩慢的根本原因。
另一個需要注意的是,固廢所涉及的品種繁雜,碎片化嚴重,因此萬億的市場規模還會被區域、領域所重疊切割。本質上而言,除了垃圾焚燒以外,其他領域(及不同地區)都存在各種非均質化的特點,也帶來了重資產集團較難以規模集約型方式簡單拿走相當的份額,這也是這個萬億市場釋放速度將很慢的另一個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危險廢棄物領域是個看似類似垃圾焚燒的市場,但僅僅是看似,目前如果簡單采取以類似垃圾焚燒的資本擴張的方式,必將在未來不適應“無廢城市”所提出的要求,即環保監管的全面全鏈條趨嚴、鼓勵產廢企業清潔生產、對資源化技術的推動等等。
無廢城市”將是一個緩慢釋放的萬億市場,一個持久會產生藍海的分割市場
在這里我們還可以看到,我們經常討論的紅海藍海論,實際上在固廢領域會是一種雙色漩渦交織的狀態。前述種種剛需的結點就是企業突破的機會,如果企業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在重大節點的突破,能夠與政府的管理機制創新做相應的同步和主動推動(這其中還往往涉及跨產業鏈的難題),就會產生持續發現藍海的機會。而簡單的如垃圾焚燒這樣的市場必然很快紅海化,但是又會被“無廢城市”所推動的各種變革打破穩定,而在一些配套細節上又出現藍海。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我確實看好各類環保企業通過自身創新在“無廢城市”的長建設周期中找到持續的發展機會。
此外,E20研究院也曾在《“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發布之后,對其進行了解讀,詳情:解讀堪稱固廢十條的“無廢城市”—天羅地網合久必分
相關閱讀:
編輯: 趙凡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并兼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